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bet5365亚洲官网关于印发济源市健康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8-05-18


 bet5365亚洲官网

关于印发济源市健康扶贫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的通知

 

委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现将《济源市健康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对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请及时向市卫计委反馈。

 

 

 

                                                               2018年5月18日

 

济源市健康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实施健康扶贫,对于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济源建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略部署,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卫计委等6部门制定的《促进医疗卫生脱贫功能做全面提升七项行动计划》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济源市健康扶贫三年行动计划如下:

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落实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庄严承诺的重要时期,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目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在“绣花”上做文章,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层层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近年来,我市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行动为抓手,探索推进“识别、救治、服务、管理、预防、惠民”六位一体的健康扶贫工作模式,为推进全市脱贫攻坚注入了活力,贫困人口进一步实现了“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的好病、少生病”的目标,因病致贫、返贫的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患病得到应治尽治,慢病患者得到“一对一、人盯人”的健康服务,通过持续开展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行动,贫困群众的防病意识明显增强,健康生活方式日益形成,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进一步降低。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以来,农村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社会各方对健康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但是,由于我市地处太行山区,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占88%,全市未脱贫的674户、1980人中因病致贫241户、712人,占35.76%;因残致贫255户、75 2人。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因病因残致贫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脱贫难度越来越大,如期实现脱贫的目标,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指出要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健康产业。我市也启动了健康济源建设,明确提出了保障群众“衣、食、住、行、健康”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加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不断加大对卫生计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尤其是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程,这些都给我们深入推进健康扶贫注入了积极动力,进一步增强了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市脱贫攻坚精准健康扶贫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三大机制”(党组统一领导、科室分工负责工作机制,卫生计生部门牵头、部门协作配合机制,行业部门指导、镇(街道)抓落实上下联动机制)、“五个优先”(健康扶贫政策优先制定、健康扶贫项目优先安排、健康扶贫资金优先保障、健康扶贫工作优先对接、健康扶贫措施优先落地)、“六个精准”(识别精准、治疗精准、服务精准、施策精准、对接精准、发力精准)的基本工作要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我市医疗卫生脱贫总体工作水平,为确保贫困人口和贫困村与全市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做好健康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各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确保健康扶贫工程顺利实施。

  ——坚持精准扶贫、分类施策。在核准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一地一策、一户一档、一人一卡,精确到户、精准到人,实施分类救治,增强健康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受益水平为着力点,整合现有各类医疗保障、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资源,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动员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与,采取更贴合贫困人口实际、更有效的政策措施,提升健康扶贫整体效果。

  ——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针对贫困医疗卫生环境和农村贫困人口看病就医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落实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三)主要目标

2020年,我市贫困村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贫困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预防为主,进一步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贫困群众健康需求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好医疗卫生和健康保障。 

三、重点任务

(一)建立互联网+健康扶贫管理平台,提高因病致贫返贫人员识别管理精准度。2018年,创新建立我市互联网+健康扶贫智慧管理平台,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建立我市互联网+健康扶贫智慧管理平台,提升对因病致贫返贫人员的信息识别度;通过对接医保报销和民政救助系统数据,实现数据精准统计。组织动员镇村两级医务人员、计生专干、村两委和驻村干部对河南省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中因病致贫返贫人员定期进行逐村、逐户、逐人核实,精准识别患病人口、患病种类、治疗方案和费用情况。按照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重病兜底保障的工作要求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精准管理。

(二)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通过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有效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进一步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农村贫困人口,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要落实医保费用财政补贴政策。要全面开展门诊统筹,逐步扩大门诊慢性病保障病种范围。2018年,城乡居民门诊慢性病保障病种要达到15种以上,门诊重特大疾病保障病种范围增加到25种以上。完善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政策,逐步提高困难群众大病保障水平。加大民政医疗救助资金补助力度,提高医疗救助筹资标准,进一步提高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水平。严格控制住院及门诊次均费用、药占比和目录外费用占比。在现有医疗医保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订完善我市“3 + N” (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多种医保救助政策)普惠特惠政策,对农村贫困人口釆取特殊保障措施,进一步减轻其医疗费用负担。

(三)对患大病和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推进大病集中救治工作。按照《河南省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实施方案》要求,对全市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和经民政部门核实核准的农村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中罹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心病室间隔缺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等9种重大疾病的患者实施集中救治。按照 “三定两加强”的原则(确定定点医院、确定诊疗方案、确定单病种收费标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责任落实),制订详细可行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统筹做好政策衔接、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确保大病集中救治工作落实到位。2018年7月底,大病集中救治要覆盖到所有农村贫困人口;2020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应治尽治,不落一人。探索将发病率较高的人群和大病病种扩大纳入到大病集中救治范围中。定点医疗机构要按照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开展单病种质量控制,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实施光明工程,为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救治,救治费用通过现行医保制度等渠道解决,鼓励慈善组织参与。加强农村贫困残疾人健康扶贫工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开展康复知识培训,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康复服务能力,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有效衔接、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为农村贫困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实现慢病家庭签约服务。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中的慢病患者,优先发放一张健康扶贫服务卡,优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优先覆盖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病人群,实现重点慢病人群签约服务全覆盖。签约医生和服务团队要在市级医院医师指导下,针对慢病贫困人口制订个性化医疗卫生服务管理协议,实施普通慢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分类管理,并提供医药配送、用药指导、定期诊疗等个性化服务。

(四)实行域内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贫困患者在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负医疗费用。全面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推进贫困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通过市、镇、村一体化医疗联合体等方式,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到2020年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5%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  

(五)加强健康扶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卫生机构“五个一标准化”建设要求,全面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加快完善市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未来3年,要启动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市中医院的综合病房楼建设以及市妇幼保健院和市卫校附属医院的整合工作,要加快推进五龙口、承留等卫生院的易地迁建工作。做大做强肿瘤、心脑血管、骨科、妇科、儿科、老年病科等特色专科,强化市域内医疗服务体系能力建设,积极发展康复、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临终关怀等各类接续性医疗机构。强化政府主导、开放合作,汇聚资源、整体提升,优先打造胸痛中心、远程医疗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等6个特色医疗中心,明显提升区域疑难危重病例诊疗水平;大力引导妇产科、儿科、骨科、肿瘤科、中医康复科等优势学科发展,促进形成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安排专项引导资金,进一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环境。

(六)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控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强医院成本管理。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探索制订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合理核定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结合实际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例,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制订符合基层实际的人才招聘引进办法,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分期分批对乡村医生进行轮训。加快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统筹做好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供应配送管理工作。

(七)加大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防控力度以疾病控制、妇幼健康、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加强贫困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防治工作。加强肿瘤随访登记及死因监测,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登记、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采取政府补贴运销费用或补贴消费者等方式,让农村贫困人口吃得上、吃得起合格碘盐,继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加大人畜共患病防治力度有效遏制布病流行。加强对结核病疫情严重地区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开展重点人群结核病主动筛查,规范诊疗服务和全程管理,加大艾滋病防控工作力度。

(八)加强妇幼健康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等项目,免费提供全过程的孕产期保健服务,落实婚前医学检查延长婚假制度,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积极争取将贫困全面纳入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免费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试点范围。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水平。以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和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为重点,优先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

(九)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动贫困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广泛宣传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贫困群众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卫生城镇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统筹治理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扶贫行动,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农村卫生厕所建设进程。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意识,使其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投入政策落实财政扶贫投入责任,持续加大卫生计生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健康扶贫工程顺利实施。

  (二)强化人才综合培养。综合采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等方式,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基层适宜技术项目推广,依托现有机构建立示范基地,开展分级培训,规范技术应用。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到2020年使每个镇卫生院至少有2名医师、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掌握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探索基层卫生人才激励机制,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教育培训、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三)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完善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健康扶贫工程的政策措施,贡献突出的,在尊重其意愿前提下可给予项目冠名等激励措施。支持各类企业进行社会捐赠、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参与健康扶贫工程,按规定落实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作用,整合社会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送医、送药、送温暖。搭建政府救助资源、社会组织救助项目与农村贫困人口救治需求对接的信息平台,引导支持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等为患大病的贫困人口提供慈善救助。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负总责、市抓落实、镇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市细化完善健康扶贫特惠政策措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要强化各级责任,集中优质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以各项医疗保障制度为主、社会力量救助为补充的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机制。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推进医疗卫生脱贫工作深入开展,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单位要加强对本行业(区域)内健康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部门,明确专人专职负责医疗卫生脱贫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均要成立健康扶贫办公室,负责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实,协调贫困人口看病就医,做好医疗保障工作。

(二)加强部门联动。各相关部门要结合部门职责,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参与本区域内健康扶贫工作。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统筹安排部门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要加强沟通协作,实行部门信息共享,协调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政策制度紧密衔接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定期通报和联席会议制度,分析解决医疗卫生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各项任务目标完成,全面提升我市健康扶贫工作水平。

(三)加强督查考核。要将健康扶贫工作纳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加大督导工作力度,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建立完善医疗卫生脱贫考核制度,严格落实督促、考核、问责机制,采取跟踪督查、随机抽查、定点检查、电话随访等形式,深入贫困村、贫困户检查健康扶贫工作落实情况。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及时整改,对重视不够、工作不实、推进不力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要严格问责。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镇政府要积极动员组织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等基层工作力量,加强对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电视报刊等形式,面向群众开展宣传活动,做好政策解读,引导农村贫困人口自觉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农村贫困患者正确把握政策,科学就医,有序就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共同支持健康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全社会支持健康扶贫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2018年05月18日

版权所有@bet5365亚洲官网
电话: 0391-6633866 / 6633722 | 邮编:459000
技术支持:煜智网络